第139章 偏见(1 / 1)

审核团队里很多人都关注到了夏奈儿,但是在意见上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我觉得这个虚拟偶像的形象挺不错的,比较标新立异,而且观众的点赞数也挺多的啊?”

“不行,这个在西方人那边应该还好一些,但在华夏文化圈里肯定不行,这种叛逆的女性会给人一种过于强势的压迫感,作为女性虚拟偶像不合适。”

“至少可以上个推荐吧?”

“但是现在推荐名单已经超了。”

“前两页的给不到,给个第三页的应该可以吧。”

“如果给这个虚拟偶像推荐的话,把谁换下来?”

“把青空换下来吧。”

“你真觉得青空比夏奈儿差吗?我觉得青空是个很稳妥的选择,推了肯定会有效果,但夏奈儿可就不好说了。”

审核团队里的人开始争执不休。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少见,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虚拟偶像做得是好是坏可以通过直观的第一感受来判断。外观、模型、互动程序的完成度,一些个人的作品跟工作室的作品比起来,会有非常明显的差距。

但夏奈儿的问题不在于她的原画精细度不够或者互动程序完成度不高,恰恰相反,她的品质完全没问题,可就是在人设上不符合大部分审核团队成员的审美!

或者说,不符合他们一贯以来对“什么样的虚拟偶像能火”这件事情的经验!

在虚拟偶像诞生的这么多年,有无数虚拟偶像出现过,其中也不乏标新立异的虚拟偶像,比如有些虚拟偶像在设计之初就充满了低俗的诱惑和暗示,但那些虚拟偶像一个都没有火起来,最后剩下的都是一群高高在上的、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拟偶像。

就比如帝娜这种,带着一股仙气,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即使是苏白和爱丽丝这种看起来“平易近人”的偶像,也都有“仙”的一面,让人觉得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这种高贵而完美无瑕的偶像,所以才会火起来。

所以,夏奈儿在普通人中的反馈如何不好说,但在这个审核团队里,反对的人占了多数。

他们也不是不喜欢这个形象,就是觉得这个形象很可能是哪都很好,但就是不会火。

因为现在的审核团队跟专业的评审团队不是同一批人,审核团队都是一些入行两三年的业内人士,对虚拟偶像有一定的认识,但也没深到什么程度,反而喜欢用一些固有的成见去考虑这个问题。

讨论了很久,老严拍板了。

“给她第四页的推荐吧,我觉得青空也不错,而且比这个前景更好。”

……

周一。

空中巴士上,钟鸣打开手环,刷新了一下虚拟偶像大赛的页面。

“哦?比赛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了。”

新的一周,虚拟偶像大赛正式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是观众投票环节。

每个观众都有十票,可以投给虚拟偶像,最终将根据票数决出前20名虚拟偶像,进入第三阶段。

在第二阶段,评审团会筛选一部分虚拟偶像,安排推荐位。

在活动页面上,每一页有10个虚拟偶像,一共有二十几页。前10页每页都有2个推荐位,会在页面的最上方用特殊颜色展示,非常醒目。

也就是说观众们只要翻到这一页,第一眼看到的绝对会是推荐位上的虚拟偶像。

当然,这些推荐位也有优劣,第一页的推荐位显然是最黄金的位置,第二页的推荐位就要差一些了,但依旧比第一页的其他位置要好。

因为在推荐位上的虚拟偶像会享受更大的版面,自然也就可以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

之所以没有把推荐位一股脑地全都安排在第一页,也是想要给后面的虚拟偶像多一些曝光的机会。

这是默认的排序规则,观众们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排序方式,比如按照票数排序,或者只看上了推荐的虚拟偶像,等等。

钟鸣早就知道这个规则,他就是想看看夏奈儿排到多少名了。

第一页,没有。

第二页,没有。

第三页,还是没有!

钟鸣有点懵逼,一直翻到了第四页,才在推荐位上看到了夏奈儿。

“……放在第四页过分了吧?!”

钟鸣震惊了,虚拟偶像大赛的评审问题很大啊!

凭什么夏奈儿才排第四页啊!

当然,钟鸣也知道夏奈儿在第四页并不是说她在评审的心目中排40名,因为凡是上推荐位的都是被重点关注的,夏奈儿在评审眼中应该是在第七位、第八位这个地方。

但那也有点靠后了!

给推荐位审核团队根据点赞数来的,当然里面也取决于每个工作人员的个人口味。

钟鸣翻了翻前面在推荐位上的几个虚拟偶像,缇雅和上官云毫无疑问地被排到了第一页的前两个推荐位上,这两个点赞数比夏奈儿高的太多,钟鸣也就认了,但后边这些虚拟偶像何德何能?

不过事已至此,钟鸣作为一个普通的参赛者也不可能去抱怨这些,只能是接受现在的情况。

但钟鸣对夏奈儿还是有信心的,到底谁更受欢迎,那还是得由观众的投票来决定!

……

到公司了。

“钟哥,早。”

张小文也刚到,从零食区拿了点零食正在啃,旁边还放着一罐可乐,大概是早上没吃饭。

钟鸣也见怪不怪了,很多刚入职的年轻人,尤其是刚入职互联网公司或者游戏公司的年轻人,往往会不吃早饭,因为这些公司上班时间比较晚。

钟鸣跟张小文打过招呼,拿着水杯去接了杯水,然后看了看《学海无涯》周末答题的热度情况。

整体来说热度保持得还可以,还在缓慢增长,但增幅明显下降了。

几个大公司纷纷跟进制作答题类节目,还是对《学海无涯》的热度产生了一定的分流效果。

新版本规划早就已经交给谢主管了,但一直也没敲定到底要不要做,听谢主管说,现在于总和吕总对《学海无涯》项目都非常重视,于总甚至提出要看《学海无涯》的新版本规划,也是挺迷的。

既然新版本没有敲定,那大家也就没什么事干,该上网上网,该追剧追剧,设计组这边稍微出一点简单的优化方案,程序那边修修,项目组的气氛比较轻松。

一个三十多岁、身穿正装戴着眼镜的高瘦男人一声不吭地从外面进来,在项目组转了一圈,走了。

钟鸣瞥了他一眼,没见过这个人,大概是找人?或者是单纯地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