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禽兽人行国士无双(1 / 1)

李泰的大唐 千山无雪 3691 字 2022-01-19

勿吉长兴被这个问题愣住了,这是怎样的傻帽问题。

勿吉回术乃是靺鞨少族长,更是出使大唐的使节成员。

戏主杨三的身份与勿吉回术的地位犹如云泥之别,这是现场所有人的共识。

不光是靺鞨、契丹、奚族、室韦人的共识,这同样是大唐朝臣乃至在场百姓的共识。

蛮族信奉武力,阶级分明比之中原更甚百倍。

大唐亦是门阀时代,身份高低在每一个人出生那一刻已经打上烙印无从更改。

以房玄龄等重臣为例,其联姻首选对象是五姓七望而非皇室,门户高低身份之别的观念可见一般。

勿吉回术虽是异族,却是不折不扣的靺鞨贵族。

戏主杨三,戏子而已,地道的下三滥之流。

此前无论较量如何激烈,勿吉长兴从未失态,与李泰有来有往不落下风。

此时听得李泰将勿吉回术与一个戏主相提并论,进而比较孰贵孰贱……

这让勿吉长兴感到奇耻大辱,他暴怒道:“魏王!

你可以泼污舍弟,可以无视靺鞨!

可你将回术与一个卑贱如尘泥的戏子相提并论,这是对回术,也是对靺鞨莫大的侮辱!

汉人有句老话‘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今日你谋划的对象是长兴,你有何奇招谋略尽管使来,长兴不会皱一皱眉头。

你将回术侮辱成狗一样的东西,长兴……纵然万死也不答应!”

杨三低下了头浑身发抖,李泰铁青着脸看着勿吉长兴道:“所以,你的答案是勿吉回术更加高贵,杨三便是死不足惜的贱民?”

“此乃天地至理世间公论,魏王何必明知故问?”勿吉长兴一脸不屑愤恨。

“公论你娘个囊球!

勿吉回术卑鄙无耻贱格下流,有什么资格与杨三相提并论?

在孤看来,杨三虽为小民却有傲骨,勿吉回术虽为靺鞨少主却卑贱如同猪狗!

将勿吉回术与杨三并论,也不怕污了杨三清名?”

李泰石破天惊地爆粗口,公然侮辱勿吉回术猪狗不如,朱雀大街之上所有人等无不色变。

契丹、奚族使节,甚至忽里歹面色亦是尴尬又难堪。

魏王一句话将勿吉回术贬得低贱不堪,他们与回术同为胡族,李泰的话在他们听来无异于指着和尚骂秃驴。

长孙无忌急道:“青雀此言大是不妥,各族使节齐聚一堂,虽然利益不同立场有异,可毕竟胡人同气连枝,这一句话可是将各族尽皆开罪。

大唐虽然不惧,又是何苦来哉?”

其余魏征、褚遂良、李勣等人皆是面有忧色,唯独侯君集面色戏谑事不关己,眸子深处暗藏得色。

勿吉长兴气得瑟瑟发抖,他愤然指着李泰半晌难发一言。

李世民沉声道:“李泰!

各族使节和满朝文武皆在,百姓们上万双眼睛看着,休得放肆!”

李泰一一扫过各人,将各自反应暗暗记下,而后躬身道:“父皇,儿臣此言有理有据并非放肆。

勿吉回术身为靺鞨少主,自当明白入乡随俗的道理。

杨三是皮影戏主,演绎皮影戏自是言辞夸张方能引人入胜。

其在戏文中提及儿臣一刀斩断斗牛头颅时言及飞沙走石雷鸣电闪,更称父皇以真龙天子之身引雷霆入体拯救了长安城。

这一段戏文,观者爱听多多赏钱,与勿吉回术何干?

此僚不分青红皂白出口痛骂杨三,而后出言羞辱儿臣,直斥大唐算不得天朝上国。

跋扈肆意全无教养,与禽兽何异?

在遭到杨三严词反驳后恼羞成怒,悍然拔刀要斩杀杨三。

侍其武勇屠戮手无寸铁的百姓,性情凶狠恶毒胜似豺狼!

以此观之,儿臣骂其猪狗不如可有不妥?”

他一把缓缓将杨三推到前面,让各族使节和朝臣能够看清杨三,慨然道:“父皇,诸位臣工,你们可都看清了,这是一张平凡的面庞。

可杨三平凡面庞之下,却蕴着大唐最可宝贵的品德。”

说罢他走到杨三面前躬身一礼,在皇帝和朝臣、使节惊异的眼神和百姓们惊呼声中,他托起惶恐欲跪的杨三,赞赏道:“杨班主莫慌,孤这一礼你当受得!

父皇,儿臣以亲王之身与杨三施礼,兴许有人会骂儿臣尊卑倒悬紊乱纲常。

但儿臣认为杨三受此一礼当之无愧。”

李世民皱眉道:“此言怎讲?”

老李虽然发表过流传千古的水舟之论,乃历代皇帝中少有清醒认识百姓和政权之辩证关系者。

但究其根本,他的认识仍是从维护统治出发,期望封建国家官僚阶级从上到下对百姓的剥削应该有度。

如此才能维护王朝统治长久平稳,其并非真心尊重百姓。

李泰对杨三施礼的举动颠覆了统治阶级的认知,如果李泰不能说服皇帝和朝臣,那么即使他贵为亲王,也会被各方势力视为异类。

“父皇明鉴,杨三操弄皮影戏维持生计,若伦纲常礼教,戏主乃是十足低贱行业。

他卑微地生活在长安城,既非显贵也非府兵,大唐的荣耀耻辱与他毫无关系,若是有人糟蹋大唐,他并无义务维护大唐尊严。”

说着话他赞赏地一拍杨三肩膀:“可就是这个卑微的戏主杨三,他在勿吉回术出言不逊羞辱大唐之时,能够大义凛然严词驳斥。

哪怕面对勿吉回术屠刀加身,他犹自毫不退缩,用生命维护大唐之风骨!”

杨三红了眼圈,李泰叹道:“我们试想一番,勿吉回术起初呵斥痛骂杨三,其目的是为了羞辱儿臣以及挑衅大唐,这个时候杨三本可唯唯诺诺扮作耳聋口哑。

其后勿吉回术拔刀行凶之时,杨三也大可屈膝磕头讨饶求活。

两个时机两次机会,只要杨三受得一时之气忍得一时之耻,勿吉回术大概就不会逞凶杀人。

父皇,您和诸位臣工看见的是儿臣为了杨三兴师动众大动干戈,儿臣却从杨三身上看到大唐令万邦称臣四夷宾服的根基。”

他感慨道:“父皇诚然是千古一帝之雄主,凌烟二十四臣亦是一时豪杰流芳千古。

但父皇和凌烟功臣的伟业背后,却是千千万万个杨三这般傲骨凌然的升斗小民,为了大唐盛世默默付出不及牺牲。

若无小民的付出,便无今日的贞观之治!”

李泰一番小民与朝廷的分析浅显直白又直指人心,李世民和众臣耸然动容。

历史史观向来有英雄伦和平民论,老李和朝臣毫无疑问是英雄论的坚定拥泵,而李泰今日一席话却是振聋发聩的平民论。

李世民回味之余,虽然不尽赞同李泰的观点,却不得不承认这一番道理比他的水舟之论更加充实,也更加鞭辟入里入脑入心。

“青雀儿,朝廷和百姓的关系,你竟然看得如此透彻。

若我大唐朝野能秉持这一番道理治理大唐,大唐何愁不能治隆两汉远迈周秦。

朕……很欣慰!”

李世民感慨又有所悟地点头赞叹。

李泰正色道:“父皇谬赞儿臣愧不敢当。

大唐以德威广布四海,德在武威之上!

勿吉回术恃其横勇无辜加害我大唐百姓,此失德无义之举,纵为一族之少主外邦之使节,亦不过禽兽人行耳!

杨三面临屠刀加身毫不退缩,拼死守护大唐威仪,德行兼备不失大义,虽是戏主操持贱业,亦不失国士之风也!”

然后他看着勿吉长兴冷冷道:“杨三德行强胜勿吉回术百倍,孤赞杨三为义士,德行高贵,痛骂回术猪狗不如卑贱下流,可有不妥?!”